长沙理工大学Li及国防科技大学合作者在ACSE J of Aero. Eng.发表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f a Novel Circulation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Dual Synthetic Jets的学术论文。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合成射流(DSJs)的环量控制装置,并通过风洞实验验证了其控制效果。通过测量实验中的压力和气动力,测试了增...
兰州理工大学学者Ma等人发表题为Study on power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turbine on the Loess Plateau terrain based on wind tunnel experiment的学术论文。为了研究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流场对风力发电机功率的影响,该文使用了一个模拟实际地形的自行设计模型进行了风洞实验。通过比较在不同来流风速下使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者发表题为The effect of fractal orifices on synthetic jets的学术论文。该文研究了分形孔口对合成射流特性及涡环的影响。通过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圆形孔口和分形孔口的合成射流以及圆形孔口的连续射流。分形孔口对近场和过渡区域产生影响,导致射流半宽、体积流量、卷吸系数和雷诺剪切应力均小于圆形孔口的合成射流,但仍高于相同雷诺数下的...
约旦Tafila Technical University的Shaquarin及哈工大深圳合作者Jiang等人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Jet mixing optimization using a bio-inspired evolution of hardware and control学术论文。该文结合了12个内向微型射流的主动控制和由12个步进电机调节的喷嘴出口形...
空军工程大学Chen等人在Physics of Fluids发表题为A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based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xperimental active flow contro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irfoil flow separation eli...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姜竹涛等人在Physics of Fluids发表题为Jet mixing optimization using a flexible nozzle, distributed actuators, and machine learning学术论文。该文介绍了一种首次实现同时进行形状变化和分布式主动控制的喷管,称为“智能喷管”。我们的智能喷管通过12个等距分布的步进电机和...
西安交通大学Xiang等人及合作者在Physics of Fluids期刊发表题为“Experimental control of the flow separation behind a backward facing step using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1]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采用基于价值的强化学习算法(深度Q网络,DQN)来控制雷诺数为2.9×...
中科大工程学院相关课题组发表题为Effect of mainstream oscillation on instantaneous behaviors for film cooling with different trench heights的学术论文【1】。该文通过一系列大涡模拟对燃气轮机主流振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振荡配置对瞬时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该文发现:随着振荡强度的增加,反向旋...
哈尔滨工业大学Li与比亚迪汽车Zhang在期刊Aerospace发表论文“Enhancing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Using Hybrid Passive and Active Actuators in a Matrix Configuration”。该文通过实验平台探讨了利用被动和主动执行器组合矩阵配置来缓解流动分离的方法。该平台由5×6个混合执行器单元组成,每...
中南大学Liu等人发表论文“Flapping dynamics of a flexible membrane attached to the leading edge of a forward-facing step”
2025-02-02
中南大学Liu等人在期刊Physics of Fluids上 发表论文“Flapping dynamics of a flexible membrane attached to the leading edge of a forward-facing step”[1]。该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柔性薄膜(FM)的拍动动力学及其对前向台阶(FFS)上流场和压力波动的影响。实验中,将长度为40毫米、厚度...
根据google scholar 检索结果,2024年共有26篇论文使用航华科研仪器发表学术论文,并在论文中标出仪器品牌及型号。数量实现连续三年上涨。其中使用了CTA04热线风速仪的论文有20篇,PSU64电子压力扫描阀6篇,SW02烟线仪5篇。论文具体情况见下图,列表在文末。[1] LI S, LIU Y, JIANG Z等. Aerodynamic Characterization of...
中南大学学者Liu等人使用置于前向台阶转角的柔性膜来控制分离/再附流动。学者们发现在柔性体震荡运动的扰动下,分离流动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该研究使用了航华CTA04 Pro热线风速仪对来流边界层进行了详细测量。该成果发表在Physics of Fluids。作者刘治威获得航华奖学金。这是他第二次获得该项奖励。Liu, Zhiwei and Wang, Hanfeng and Li, Jiax...
中南大学学者朱静、王汉封与曾令伟在国际权威期刊Physics of Fluids发表论文,介绍了风洞内有限长方柱(高楼简化模型)绕流主动控制的背景、方法和取得的最新成果。具体介绍见CSU风工程公众号文章。该研究使用了多种先进实验方法,其中包括利用航华CTA04热线风速仪测量尾流动态速度并进行谱分析,以及利用航华SW02烟线仪进行流场可视化研究。作者朱静获得航华奖学金。【1】Zhu, J.,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学者Dong等人开展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圆柱绕流控制研究。他们利用圆柱背风面的小孔吸气作为控制手段,并使用航华CTA04-Edu热线风速仪来采集实时流场数据并作为控制信号。文章指出,在机器学习工具的帮助下可获得最优控制率。文章发表于专业期刊Phys. Fluids【1】。【1】Dong et al, Surrogate model based deep reinforceme...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Liu等人对一个矩形二维柱体模型受到的气动力及周边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尤其关注尾流区隔板对流场的影响。该成果发表于专业期刊Physics of Fluids[1]。论文细节见公众号CSU风工程的详细报告。该研究使用航华SW02烟线流场可视化仪进行流场可视化。论文第一学生作者刘航钊获得航华奖学金。[1]Liu H, Li H, Wang H et al., Effec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者Wang,Li与Feng使用合成射流激励器阵列对大迎角翼型流场开展流动控制研究。实验雷诺数为1.1x10^5-1.6x10^5,模型迎角范围0°-40°。实验发现合成射流激励器在流场中直接注入高动量气流。这些气流减缓了流动分离,进而提升了气动性能。该成果发表于专业期刊ASCE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1]。该项研究使用了航华CTA...
中南大学、哈工大深圳、香港理工学者Zhao等人对有限高度方柱绕流开展研究。他们在风洞内建立高宽比5的模型并使用实验手段解析绕流结构。他们深入地考察了模型顶端柔性膜对流动分离影响。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Physics of Fluids【1】。作者赵崇宇获得航华奖学金。【1】ZHAO C, WANG H, LIU Z等. Near-wake structures of a finite squ...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者Liu等人开展流动控制实验研究。他们将柔性体置于前向台阶拐点。实验发现周期性震荡的柔性体扰动了来流,增加了剪切层的掺混能力,进而降低了分离区长度。学者们通过流场测量对控制机理进行了解释。航华SW02流场可视化仪被用来定性地对比流动控制效果。该文发表于国际期刊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作者刘治威获得航华奖学金。
大连理工大学能动学院学者Yang等人对高升力低压涡轮叶片的气动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1]。实验在一个可变来流条件的叶栅风洞中进行。航华CTA02热线风速仪配合一个单丝探针被用来测量叶片尾缘边界层状态。实验发现气动特性变化与流动状态息息相关。根据实验结果,学者们提出了划分流动状态的新方法。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K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2022年12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期刊发表了题为Enhancement of piezoelectric fan cooling by geometrical arrangements的学术论文。论文作者包括来自香港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工作者。该文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电子器件冷却装置流场的动态特征。研究结果揭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多位科学家对三箱分离式梁结构大桥的抗风性能开展实验研究。通过对流场速度、桥梁模型表面压强的定量测量,以及利用航华SW02烟线流场可视化仪开展的定性观察,科学家发现了不同箱体间距下流场的特征形态,并提出了降低大桥动载荷的设计方案。论文近期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Physics of fluids[1]。
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学者利用航华CTA02热线风速仪及热线探头阵列对D形柱体的尾流开展研究,并取得系列进展。他们还利用航华SW02烟线仪对流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取得结果发表在知名国际期刊Flow, Turbulence and Combustion.文章网址: http://link.springer.com/10.1007/s10494-016-9712-y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学院科科学家在实验风洞内对方柱绕流展开研究。科学家们使用航华CTA02热线风速仪及SW2烟线仪对流场进行了精细化测量,他们发现双喷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可有效的控制流场发展状态。他们取得的成果发表于风工程权威期刊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网址为: https://doi.org/10.1016/j....